背包艇裝備選購指南 3 原則
一、認識船型種類及應用場景
只要有水的地方,背包艇都能用得上,例如高山湖泊、開放海域、峽谷溪流,河道流域等,不同的場景,都會有合適的背包艇類型應用,而大致上可以分為兩種應用場景:漂流水域 v.s 平靜水域/海域
兩者環境最大不同在於「移動範圍及方式」。- 漂流水域:主要以漂流的方式,能長距離的漂流不費力,而非靠自身動力前進划行。
- 平靜水域:主要靠自身划行的方式前進,移動的距離會比漂流的方式較短。
三、船體的長短及寬窄所對應的場景
長型船體:可提升船體浮力,同時提升乘載裝備的空間及與承重能力,甚至是雙人共乘一艘,但轉彎的靈敏度降低,較難穿越「水面上」溪石障礙物較多的彎曲路線,較容易卡住。 短型船體:船體浮力降低,同時降低承重及乘載空間,但轉彎的靈敏度提升,較容易穿越溪石眾多且困難複雜的激流區(白水區段)路線。 船體長短:會影響「直線方向」的平衡,較長的船體,較能克服水面下大型障礙物所產生的巨型波浪,短型的船體,遭遇這類大型波浪時,較容易翻覆。 寬型船體:能提供更好的「左右」平衡性能,但相對提高「滑行」的阻力,不適合用於長距離划行,較適合激流中漂流使用。 窄型船體:船體「滑行」的阻力降低,較其他船型適合「划行」使用。一種船型,不可能適用所有場景在有限的經濟預算考量下,你更應該思考自己喜歡在什麼場景下使用背包艇,以及自身所處的環境,如歐美國家的大陸地型分布與台灣高山地型分布有很大的差別哦!且台灣溪流河石較多,所產生的白水激流也多,較不適合長型的船體。
背包艇該如何保養維護?
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時間點來何保養維護,增加背包艇的使用壽命: 背負登山時: 背包艇可能經常性的背進深山,穿越樹林及複雜環境時,仍要注意不被尖銳物劃傷刺破。 下水漂流時: 如同上一點,台灣溪流水域其實也經常有人為開發山林的行為,有些人為廢棄物(鋼筋)被非法棄置,尖銳的鋼筋可能導致背包艇玩家受傷甚至刺破背包艇,即使背包艇面料耐磨,但最好盡可能避免尖銳物的碰撞或尖銳的岩石(片岩)切割劃破。 上岸結束後:- 避免長時間在太陽底下直接曝曬,高溫的紫外線容易老化背包艇的面料,並造成接合處的黏著劑損傷,產生脫膠破裂的風險。
- 無論是划過海水或溪水,務必用常溫的清水沖洗背包艇,可搭配溫和的清潔劑清洗(避免強酸或強鹼性)。
- 盡可能在通風處自然的陰乾,如果長時間處於潮濕環境,外層與內層都可能孳生細菌。
- 避免長時間摺疊收納,任何面料都有凹痕記憶的特性,建議定期充氣並檢查有無漏氣,尤其在很長一段時間後才使用時。
- 充氣後,可以用泡泡水抹在背包艇的外標,檢查是否有漏氣的破洞,通常有破洞的地方會依直冒出細微的小泡泡。
- 不要在背包艇上使用「抗紫外線」或類似的噴劑,這會固化面料,使其失去彈性。
- 有拉鍊處的設計,務必用清水清洗乾淨,併用軟毛刷清除砂礫,並適當用抹布沾一點潤滑劑,抹上拉鍊,切勿太多,過多潤滑劑反而容易沾黏砂礫。